来源:北大青鸟总部 2021年05月19日 09:31
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,从小接触电子产物,有时候玩的比家长还顺溜儿,这也造成了在孩子未长大前,发生偷窃家长钱款,进行网上消费的事情层出不穷。而这笔消费怎样才能收回来呢?亦或者是家长能否收回来呢?
今天小青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件事!
首先我们要从无行为能力人这个点的法律意义开始说起,我国《民法通则》规定,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。
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效力如何?
一、什么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
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是指下列两种:
1、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。
2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者痴呆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。
二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无效。
1、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,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,无民事行为能力,是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,不能产生法律关系发生、变更、消灭的效果,因此无民事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,其订立的合同无效,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理解其行为,无法预见其行为后果,其活动应当由法定代理人监护人代为活动。
叁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,效力是待定的
1、既如果订立合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,且也是为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自身利益的,其所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,要看其法定监护人是否予以追认。这就是效力待定。追认的,合同有效,不追认的,合同则无效。
2、但如果是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、智力、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,不需要经法定代理人追认。
总结一下,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没有权利订立合同,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,而无民事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法律效力是待定的,是由法定监护人决定的,监护人如果认定则有效,不认定则无效。
举个例子,充值购买网络服务这要的事情,对于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是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范围,因此,买卖合同显然是效力待定的。那么家长就有权可以追回被孩子盗刷的钱款。
各位家长请注意!
但是如果孩子超过了这个年龄,那么家长的追缴之路就非常困难了。
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加剧,我国同时出台了《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》,其中第二十条规定。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公司应当遵守以下规定: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。
但是如果孩子用的是家长的账号进行消费充值的怎么办?
那就需要家长去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证据,证明发生交易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。例如,交易发生的银行流水、电子交易记录等,是否有一起玩耍的同学朋友等证明。银行流水等电子证据去申请公证用于证据使用了。
小青有话说!
家长对于未成年人是有监护责任的,并不是只供给孩子吃穿用度即可,还要更多的去关心孩子,了解孩子,教育孩子。家庭教育是关键,小孩子看似简单的只是偷了家长的钱用于网络消费,如果家长不扼制,甚至纵容这样的事态发生,那么孩子未来又将怎样?在此小青建议各位家长,请看管好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等。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。